TAI KWUN PRESENTS “MARIA HASSABI: I’LL BE YOUR MIRROR”
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感覺,在街邊看到美麗的風景,卻覺得停下來欣賞會阻擾到途人;或是看到一個精彩的舞蹈演出,巴不得將每個動作停格,慢慢欣賞。尤其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,放慢、停下好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。不過近日在大館,卻有位藝術家索性將動作放慢,讓我們感受時間的流動。
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視覺藝術家與編舞家MARIA HASSABI的個展”I’LL BE YOUR MIRROR”,這也是HASSABI首個在亞洲的展覽。HASSABI最近的演出主要運用身體緩慢的律動、靜止的圖像和雕塑物品的關係作為基礎,也探索人體與不同建築、空間的關係。
我在賽馬會藝方的頂層展廳觀看了整個演出,在踏入白色大房的時候,仿佛所有聲音都被吸走,空曠的白色空間中,每個人都顯得格外渺小。舞者在中間的金色雕塑之中展現近乎靜止的動作,令人屏息。有趣的是,大部分人一開始選擇坐在牆邊,後來才有人逐漸接近中間的範圍,而舞者繼續面不改容地表演,像是一場有趣的社會實驗。
進入較狹小的金色房間,天花板、牆壁和地板都是金色鏡子,因此無論是舞者的姿態還是觀眾的動作都能一覽無遺。這挑戰了我們作為觀眾在美術館空間的角色和體驗,讓我們反思:我們到底在看甚麼?是誰在表演?仿佛觀眾也成為了表演的一部分。
雖然每個人帶走的東西都不同,但我覺得來到的人至少都感受到一股抗衡城市節奏的阻力。至今回想,我仍然覺得這個人造空間十分神奇,讓我可以在忙碌的中環之中,得到片刻的寧靜。《MILK X》特此與MARIA HASSABI進行簡單訪問,了解整個演出背後的想法。
TALK TO MARIA HASSABI
NEW YORK-BASED ARTIST AND CHOREOGRAPHER
M:MARIA HASSABI X:《MILK X》
X:你在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(CalArts)完成學業就搬到紐約,這段歷程為你帶來甚麼影響?
M:CalArts是一間著重概念的學校,它對我的影響很深。在我搬去紐約的頭兩年,我專注於吸收很多的事物,我上了很多技巧課、舞蹈課,看了很多表演,有舞蹈表演、音樂會、藝術演出、博物館、劇場,基本上是所有東西。這個經歷很密集式,就像修讀一個碩士學位一樣,但我活在當下。 我在人生做的所有事情都會影響到我跳舞的風格...我讀CalArts的時候修讀表演學科,那是一個較小型的學校,我也讀過視覺藝術,但不是教你繪畫,而是理論。所以是視覺藝術的理論,坐在課室學習,我的全部朋友都是視覺藝術家。
X:在不同國家的展覽中,你如何適應不同環境和觀眾?
M:我第一個關注的事情是建築空間,之後我會決定在入面展現什麼,視乎我對那個空間的了解和我想如何回應這個空間,並延續我目前和之前正在做的項目。我會保留我的表演方式,我不會因為不同國家而改變我的表演,而是因應建築物。不同的空間讓我受到不同方式的啟發,我也不會因為在香港表演過這個作品,而不在其他地方表演它。
X:你覺得大館當代美術館有影響到你的作品嗎?
M:它不是一個特定的東西。我在做決定的時候,考慮到有大畫廊和小畫廊。在大畫廊,我想營造一個教為空曠的效果,在小畫廊則想營造較擁擠的感覺,充滿著倒影的。
X:聲音、圖像和畫像如何幫助你克服演出的限制?
M:我不會去想有甚麼限制,我對這回事沒有興趣,對我而言每樣藝術形式都能互補,我接觸的不同藝術形式都是可以獨立、又能和諧共容的。
X:對比你最早期的作品“DEAD IS DEAD”和“STILL SMOKING”,以前的作品的流動性更活躍。是甚麼啟發了你在作品呈現雕塑性?
M:“DEAD IS DEAD”是2004年的演出,“STILL SMOKING”是2006年,是大約20年前的作品。藝術家會成長,我在表演“DEAD IS DEAD”時甚至未到30歲,在那之後發生了很多改變,我找到了我的聲音,是我的標誌。我當時受到我居住的城市紐約影響,那裡節奏很急速、四處有塗鴉,之後我的作品慢慢從關於地方,變成關於我對人生和作品的想法和理想。
X:你覺得對比你之前的作品,現在較接近簡約主義嗎?
M:對,不過簡約主義不是我追求的東西,我更追求姿態,我追求更多的準確度,我想要更多寧靜,我想別人有更多時間看到展示出來的東西。
X:我注意到服裝在你過去編排的表演中很突出。您是如何開始規劃表演服裝的?您希望帶來麼效果?
M:所有我展示出來的事物都圍繞著一個概念,並圓滿了我在做的事。服裝是一個視覺元素,就像律動、相片,和我們看待空間的方法,每個部分都在完成一個影像,一個想法,並且激發更多其他想法,服裝對於完成這件事是很重要的。我知道我會用牛仔布,因為我經常採用牛仔布,我在鏡房決定了其顏色,因為我希望我們可以融入鏡子之中,我也想到了用裸色,讓我們像消失了一樣,要獲得最少的關注。在白色空間,我選擇了芥末黃色,讓它可以突出一點點,但也可以接近鏡子的顏色。紅色鞋子是為了讓再造型更突出。
X:你可以提及你創作 “I’LL BE YOUR MIRROR”的過程嗎?
M:像我剛才提及一樣,我每個作品都是之前作品的延伸,我之前有加入金的元素,我用了一些鏡子,並讓我好奇如果在一間充滿鏡子的房間表演是如何的,還有它會如何讓觀眾在踏入這個空間時,變成了表演者的一員。
X:時間是你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,你覺得香港的節奏如何呢?
M:這個作品在紐約構思,所以像是回應了紐約的訊息轟炸,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消化我眼前的一切,而不是一直說“下個、下個、下個”,儘管我知道人們覺得這是成功,人們一直想追求下個目標,更多更多更多。我想要減速,有些人會跟隨我們的節奏,有些人會拍照之後就離去。
X:到目前為止,您在香港有什麼特別的時刻嗎?
M:看到別人在白色空間感到自在、願意花時間留下的時候,我覺得很有趣。當他們進入金色房間後,他們一般都找不到想要停留的位置,他們不能像在白色空間一樣舒適的坐下和欣賞演出。我覺得金色鏡房會讓人們更吃驚,因為你會看到表演者的倒影、照片的倒影,他們找不到要專注的地方。這也是我創作這個演出的靈感和原因,去探索誰是表演者。
我覺得有趣和有挑戰性的地方是,作品的節奏已成,但觀眾進來的時候,他們的節奏也不會改變,我們是一股堅持的力量,像在說,我仍在這裏,我仍站在這裏,我不會理會你在做什麼,你在看哪裡,無論你進去、你進來,我也會在這裏。它不是一個有開始和終結的演出,它不需要你一直留在這裡。我們在這裏。
如果你想帶走一些東西,你可以帶走很多東西,如果你專心留意和願意留下來。在白色空間則讓別人可以花更多時間,讓你留意演出和身體的細節。它關乎“CONCENTRATION”的概念,你看到的事物到底是什麼?
「MARIA HASSABI:我會是你的鏡子」
日期:2023年10月13日至11月26日
時間:星期二至星期日 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星期一休息
地點:中環大館 賽馬會藝方的頂層展廳
text and video > ning sang photography > courtesy of tai kwun letter > hand written by maria hassabi